腔鏡手術巧治食道之“堵”
已近不惑之年的何女士最近一年越來越感到吃飯困難,有時連喝水都感到難以下咽。每當吃過飯都感到心口堵得慌,吐出一些吃進去的東西后才能好受一些。別人吃頓飯一刻鐘左右,她卻要花上半小時、甚至一個小時。有時候早晨吐出的東西是昨天、甚至是前天吃進去的食物,又酸又臭,痛苦不堪。
眼看著妻子一天天消瘦下來,丈夫趕緊帶她去當地醫院做了食道鋇餐和胃鏡檢查。不幸之中幸運的是何女士得的不是原先擔心的食道癌,而是賁門失弛緩癥。醫生指著食道造影片子告訴她們,食道下端有典型的“鼠尾征”,食道下段有10多公分的鋇劑積存,明顯擴張的食道已經有孩童胳膊那么粗。胃鏡檢查見食道內堆積著大量的食物殘渣,眼看著狹窄的賁門口卻難以進到胃里面。經過一段時間的食道清洗和輸液治療,何女士的病情得到控制,體重未再下降。當地醫生建議她只有開胸手術切開已經狹窄的賁門才能解決進食困難的問題,但這種手術由于矯枉過正還很可能會出現反酸燒心的新問題。
遠在北京上大學的女兒得知母親吃不下飯,還要做大手術,心急如焚。急忙上網搜索求醫問診。在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網站和好大夫網站得悉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腔鏡外科能夠不開大刀,采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該病已經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何女士經過腔鏡外科的外地病人直通車很快住進了白塔寺老人民醫院病房。精心準備兩天后,何女士順利接受了腹腔鏡手術。手術次日拔出胃管后,何女士戰戰兢兢地喝了兩口水,頓覺順暢痛快。術后第三天,她已經可以進些流質飲食。經過一周的細嚼慢咽、少量多餐的調理,復查食道鋇餐顯示食道“緊箍咒”已經徹底破解,她終于要出院了。
欣喜和感激之余,何女士百感交集,終于向主刀醫生敞開了心扉。原來在20多年前,青春年少的她曾經來到首都北京加入過北漂一族。期間,結識了自己心儀的“白馬王子”,收獲過一段刻骨銘心的人間真愛。與此同時,在那遙遠的家鄉有一位父母世交家的男孩在她漂泊在外之時一直照看著她那體弱多病的父母。光陰荏苒,轉眼到了她們談婚論嫁的時候。在父母多次催她回家相親完婚后,身為乖乖女的她不得不舍己之愛,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楹蟛痪?,她就偶爾會在吃飯太急或食物稍大時發生哽噎,喝口水或用湯順一順,大多可以自行解決。有了自己的千金寶貝后,她把所有情感盡可能地傾注在女兒身上。在女兒上中學寄宿后,她又多次出現過吞咽困難,而且逐漸由一年數次到每月數次。直至近一年來,幾乎天天、頓頓吃飯不順暢。
經驗豐富的主刀醫生早已猜出了她心中的“故事”,因為他早已知道這種病人大多數都有心理和精神創傷史。術前病人更多的擔心是手術危險大不大,能否徹底解決問題。所以,才沒有在那個敏感時期去碰觸有情人未成眷屬的“心結”。
那么,什么是賁門失弛緩癥呢?這是一種目前原因仍未明了的食管功能障礙性疾病。大多以心理和精神創傷為誘因。主要表現為吞咽困難、反食和胸痛。目前基本上沒有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雖然300多年前就有人用鯨魚須擴張食道以期獲得療效,但數十年的擴張治療實踐,甚至于內鏡下局部注射肉毒素的方法都只能緩解一時,大多在數月后復發如舊。手術治療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開胸手術的巨大創傷又使很多病人望而卻步。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現代腹腔鏡微創手術才徹底改變了該病的治療境況。
腹腔鏡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就是通過腹壁4~5各5~10mm的孔完成食道下段和賁門環形肌的切開,徹底破解阻礙食物下行的“緊箍咒”,同時在膨出的食道和胃底粘膜前加行胃底折疊以防胃內容物反流造成的反酸癥。該方法的突出優點在于技術路線最合理(位于腹腔的食管下段疾病通過腹腔解決問題)、整體創傷最微?。ㄐ姆胃蓴_輕)、矯形同時抗反流,既祛病又不添病,按下葫蘆也不讓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