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專題·背后的故事】
醫護同攜手 親歷新醫改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迎接醫改紀實
2017年春天,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正式實施平穩運行。
2017年3月,改革方案下發到醫院的各個科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余力生主任在接到方案的第一時間便召集全科醫護人員認真學習醫改文件,護士長朱錦玲和質控醫生劉燕及時在員工微信群和住院醫群中發布相關的信息,使大家能夠對醫改的來龍去脈有了初步的了解。
3月28日全院關于醫改的臨床醫療集體培訓中,耳鼻喉科派出了多名醫護人員參加培訓會議,確保能盡快掌握醫改的精髓。培訓包括醫改政策解讀、物價項目調整、醫保報銷政策解讀、診療項目調整前后醫囑變化,以及綜合改革前后醫療相關工作流程調整、應急預案等。
大家都十分清楚,自己的任務就是要明確在4月8號那一天,什么醫囑是新增的,什么醫囑廢止了,該開什么醫囑,該怎么改醫囑,保證醫療工作順利運行,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好應急預案。耳鼻喉科住院醫、主班護士平時很多醫囑都爛熟于心,比如靜脈輸液、采血針頭、一次性空針;比如拆線、換藥;比如CT、MRI等,現在全都要改變,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和藥品價格的調整,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大家需要一段時間來理解、適應這些改變。
為了迎接4月8日的醫藥分開改革系統切換,耳鼻喉科進行了多次關于系統切換醫囑相關事宜的會議,確保每一位醫生熟知新醫改政策及各重要時間點的分工任務。許多年輕的醫護人員沒有經歷過手工醫囑本的階段,年資高的醫生、護士就在晨交班時給大家進行培訓,并告知手工檢查單的書寫方法。護理部吳主任親臨病房,向護士培訓應急流程。余力生主任反復向大家強調,全體醫護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新醫改內容,耐心向患者解釋政策,保證醫療工作順利進行。護理組派出了骨干護士承擔這期間的夜班和主班工作,確保對突發事件有良好的應對。醫療組也是精英盡出,萬事俱備,靜待醫改來臨。
4月6日,按照耳鼻喉科新醫改準備會議中的部署,醫生們早早來到科里,按照之前培訓會議的安排,將所有病人的長期醫囑停在了4月7日23:59,并將每個病人的具體醫囑、用藥記錄在了自備的小本子上,以備4月8日凌晨重新開醫囑。主班護士就像一個雷達探測儀,細心查看醫囑,避免疏漏。大家還耐心向住院患者普及新政策的內容,獲得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在信息科后臺檢查時,耳鼻喉科的停止醫囑全部符合要求。
4月7日,這是北京市醫院執行舊醫藥收費的最后一天,早交班會上余力生主任再次囑咐大家在新舊系統切換過程中要明確職責、注意細節,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護士長朱錦玲對住院醫進行了實時考核,保證科室順利完成新醫改系統切換工作。夜班的醫護人員在完成常規工作以后,開始了一步步迎接醫改的工作。22點前耳鼻喉科將所有電腦關機,像守歲一樣,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等待4月8日零點新系統上線。4月8日凌晨00:30左右,護士長從醫院信息群中得到通知:病房切換成功,登陸系統。簡單的幾個字就像是興奮劑一樣,開工,這個令人激動的時刻,值班醫生吳雨瀟、楊樣、王文倫和護士李竟立即打開電腦醫囑系統,由于所有醫囑均不能復制舊醫囑,大家以紙質醫囑為依據,將已停止的長期醫囑和新開醫囑一條一條敲入系統,護士逐條核對這一條條熟悉而又陌生的醫囑。
沉睡的北京夜晚,醫生辦公室里的鍵盤敲擊聲音尤為動聽,像是新醫改的交響曲。上級醫生在電腦旁指導住院醫師開具醫囑并進一步核對,以確保避免因系統切換造成患者治療方案出現紕漏。大家知道此次系統切換涉及科室所有住院病人,每一條醫囑都是要實實在在執行的,不容許出任何錯誤,醫生錯誤雖小,但到了病人那里就是百分之百事件。在大家的充分準備下,整個系統切換過程進行得十分順利。凌晨2點鐘左右,大家圓滿完成了醫囑重開、核對的任務。這個夜晚,平凡而又不平凡,激蕩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靈。正如住院醫楊陽所說:“作為醫生的我們在芳菲繁盛的日子里見證改革的誕生,成為親歷新醫改的一員,那份激動難以形容。”
平凡的夜,不眠之夜,全體醫務工作者的努力換來的是醫改任務的順利完成。當4月8日的第一縷陽光出現在天邊的時候,北京醫改已經正式步入了新紀元,4月8日,也終將被人們所銘記。
(供稿:耳鼻喉科 楊陽、吳雨瀟、王文倫 責編:李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