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活動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舉行。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天兵、護理部主任王泠、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暴婧榮獲“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稱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隊長、黨總支書記、副院長 王天兵
王天兵作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臨時黨總支書記、第三批國家援鄂醫療隊的專家組成員,戰斗在武漢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在獨立管理的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感染病區,他作為治療專家組成員,針對病區主要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的特點,他反復梳理收治患者的情況,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施策、“一人一策”,總結出科學的成功救治經驗,并積極向國內外同行分享寶貴救治經驗。通過科學用藥、分類管理、精細救治,有效縮短了治愈時間,并積極對于患者進行醫學人文關懷,協調心理醫生為患者進行干預治療。
作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總支書記,他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的作用,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特殊戰役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他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使青年醫護們深受鼓舞,多名醫療隊隊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1名醫療隊員在火線入黨。他組織開展系列黨課和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組織黨員群眾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大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提升了醫療隊的凝聚力,增強了隊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作為后勤保障負責人,為保障援鄂醫療隊面臨各種醫用設備、防護物資的需求,解決隊員生活中的餐飲、食品、保暖、保潔等各項物資的改善和保障。他積極協調和聯系各種保障物資,盡職盡責,努力解決醫療物資和隊員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問題。為打贏新冠疫情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他帶領隊員克服困難,科學救治,圓滿完成重癥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重癥患者救治率高達96%,并創新提出對重癥新冠患者分層治療模式,文章在Lancet雜志發表。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副隊長、專家組成員、護理部主任 王泠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身為護理部主任的王泠瞞著近90歲的父母主動請纓,奔赴武漢整建制接管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組建重癥病區,承擔醫療隊副隊長、護理負責人和物資管理員的職責。
從物資準備到流程梳理,從人員安排到防護培訓,病房啟用僅用24小時;她又和第一批隊員一起出現在污染區,接收新入院病人,為病人做各種治療、健康教育、病情觀察、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給隊員們吃下了定心丸,而她自己每天只休息3個小時。
王泠始終堅持為病人提供高效的救治、優質的護理和科學的管理,她第一時間明確崗位職責、修訂規章制度、科學合理排班;經常深入臨床一線,和護士們一起為病人做好各種護理工作和感染控制工作,甚至垃圾的包裝清理、腹瀉患者的糞便處理,都親力親為;充分調動??谱o士的積極性,親自帶領護士為使用呼吸機的危重癥患者、有壓力性損傷和失禁性皮炎的重癥患者提供專業的護理。
在生活中,她像個家長,無微不至地關心每一個人,不斷地叮囑大家做好防護和感染控制工作;有人生病了,她就幫助協調藥物,每天噓寒問暖;有人過生日,她就組織大家問候……為做好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密切監測和整體護理,進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她參與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護理規范》的制定工作,并帶領護理團隊嚴格執行,保證患者安全。同時,她還積極進行臨床研究,《抗擊新冠肺炎一線支援護理團隊的組建和管理》等文章在核心期刊刊出,供同仁學習和借鑒。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臨時黨總支副書記、第一臨時黨支部書記、呼吸內科主治醫師 暴婧
2020年初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牽動人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全院上下積極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暴婧第一時間響應國家號召,2020年1月26日隨首批援鄂醫療隊出征馳援武漢,義無反顧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
鼻咽拭子檢測作為重要診斷標準和出院指征,即刻開展。“我是呼吸科醫生,我來做!”暴婧自告奮勇率先完成了醫療隊第一例鼻咽拭子檢測。專業的操作,標準的取樣,打消了其他醫護人員對職業暴露風險的擔心。
作為醫療隊副隊長,暴婧始終身先士卒,帶頭進入隔離病房開展工作,為提升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貢獻智慧與力量。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上口罩面罩護目鏡等一套裝備后,對醫護人員體力、生理、意志都是巨大考驗。但都不妨礙作為呼吸專業醫生的暴婧,始終堅持細致檢查所有患者,并根據患者情況,給予相應精準妥善的治療。為了鼓勵安撫焦慮的患者,她的防護服寫上“別怕,加油”,讓患者踏實而重試信心。另外暴婧擔負起整個醫療隊醫療質控工作。但當看到很多危重患者循環恢復、呼吸平穩的狀態,感到特別欣慰,她覺得“一切都值得!”
暴婧作為支部書記及醫療隊核心組成員,牽頭制定并完善日常工作框架和制度,明確具體分工,加強管理。在最初進入隔離區工作前,暴婧每班均會來到每個隊員房間、協助清點每個隊員的防護物資攜帶情況。每班后都會組織隊員從醫療、護理、物資、防護、日常工作制度及隊員身心狀況等各方面進行總結和改進。醫療隊所有成員很快順利度過了適應期,工作逐漸進入正軌。
忙碌的隔離病房臨床工作之余,暴婧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提供給患者最佳的治療手段與最優化的治療方案,保證診療過程的精細化、標準化、程序化。她和團隊一起起草結構化病歷模板,商討量化交班表格,探討細化流程,全身心投入到制訂疾病“國家隊標準”中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90后黨員劉中砥應邀出席發布活動,并通過精彩的現場講述,分享90后的抗疫故事,引發全場觀眾熱烈反響,不少人感動落淚。
此次發布的300位“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是經過廣泛推薦、網絡點贊、審核評議等程序產生的。他們中既有沖鋒在前、最先與病毒短兵相接的湖北省和武漢市醫務人員,也有執甲逆行、火速馳援的援鄂醫療和防控隊員,還有堅守在全國各地抗疫一線、護佑人民健康安全的白衣戰士。他們和廣大醫務人員一道,以對人民的赤誠和對生命的敬佑,視疫情為命令,爭分奪秒,連續作戰,用血肉之軀筑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
(供稿:黨院辦、宣傳處 責編:汪鐵錚)